沈陽鋼結構工程也是大型工程,用沈陽鋼結構蓋房子不但要按照國家標準還要蓋的美觀大方,讓人看了就想住進去,沈陽鋼結構是怎么蓋房子的,是如何一層一層的把房子蓋起來的呢?瑞寶小編給您講講。
回顧歷史,幾乎每一種大宗商品的生產都經歷了從差異化到標準化的過程,形成標準化生產流程。如今,房子也可以在工廠進行標準化生產。
在位于沈陽的萬科二期項目工地上,11層高的住宅樓,工人們正在拼接從工廠預制好的承重墻體,墻板上預留好了窗戶的位置。墻體安裝好后,窗戶、樓梯、樓板等部件將被陸續組裝上去。
按照傳統建筑流程,蓋房子要先做土建,再裝設備,很后做裝修,而住宅產業化則顛覆了這一思路。業內人士介紹說,通過標準化、通用化設計,工廠化、部件化生產,現場組裝等流程,住宅產業化改變了半手工半機械的傳統建筑模式,將推動住宅產業由傳統建筑業向先進制造業轉變
很直觀的優勢是快。由于所有部件已在工廠里生產完成,建筑工序可穿插進行,利用住宅產業化的快速裝配模式,建筑周期較傳統方式甚至可縮短1/3左右。
建筑周期大幅縮短,這樣建造的房子是否牢固安全?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有關專家介紹說,傳統建設方式固然也能建出好房子,但由于這種方式在技術、材料、人工技能等方面隨意性較大,容易出現建筑問題。而與傳統住宅相比,由于采用標準化流水線的生產方式,部件在工廠預制時已進行質量試驗和檢測,裝配式住宅在質量和性能方面品質更可靠。
這兩年,霧霾天氣成為困擾不少地區的難題,建筑施工則被認為是形成霧霾的原因之一。除了污染,建筑業也被認為是高耗能行業,我國民用建筑在建材生產、建造和使用過程中,能耗占全社會總能源消耗的50%左右。采用住宅產業化,通過部品工廠化預制與現場裝配,施工現場基本無混凝土現澆和材料的加工作業,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、建筑污水的排放、建筑噪音的干擾以及有害氣體與粉塵的產生。
但在過去二十多年時間里,我國的住宅產業化一直發展緩慢,市場上缺乏相關試點項目,從事這方面探索的企業不多。
為何住宅產業化在我國遭遇“水土不服”?有關專家認為,房地產開發一直是重視數量的增長,忽視質量的同步提升,企業缺乏創新動力是主要原因。一段時期以來,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使得我國住房建設領域迅速發展,需求量很大,再加上用工成本低,各房地產商用很簡單粗放的方式建房子就能獲得高利潤,缺乏探索住宅產業化的意識。
近兩年,在我國推行了多年并長期處于徘徊期的住宅產業化實現了“逆襲”,地方政府、國家層面紛紛出臺大量支持政策,房地產龍頭企業將其作為新的發展重點。
不少業內人士感嘆,住宅產業化的“春天”來了。不過也有房地產商坦言,由于基礎薄弱,住宅產業化的發展環境依然“乍暖還寒”。
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探索住宅產業化建設的企業僅100家左右,相對全國數十萬市場主體來說仍然非常少。對于其中原因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,技術標準滯后、建造成本偏高、項目建設管理體制不利于工業化住宅發展是目前面臨的三大瓶頸。